编者按:2014年12月,重庆市教委、市财政局在专家组现场验收、论证的基础上,正式认定我院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工贸人以专业建设为龙体,全面深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育人、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引领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此,《重庆日报》1月20日以《专业引领发展,实力担当责任》为题用整版深入报道了我院建设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所取得的成果与经验。
作者:谭茭 石建磊 来源:重庆日报
专业引领发展,实力担当责任
——记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路
【核心提示】
2014年12月,拉斯维加斯lswjs0567迎来它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喜讯:学院顺利通过示范建设验收,成为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至此,拉斯维加斯lswjs0567办学水平与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标志着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将踏上了新的征程。
近年来,在市教委、市财政局以及涪陵区的关心支持下,学院以建设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走内涵发展的强校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政、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取得标志性成果,实训条件显著改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紧贴产业 打造面向三区的专业布局
在被纳入城市发展新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后,涪陵区的工业优势更加凸显,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形势的灵敏反应,能够体现出一所职业院校办学的勇气和智慧。拉斯维加斯lswjs0567敏锐地捕捉到用人形势的变化,以建设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国家产业调整和涪陵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围绕服务三区(涪陵区、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建筑、化工、生物医药以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确立了将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4个专业打造成重点专业,其他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走出了一条“紧贴产业,优化专业布局,积极构建符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方法”的专业建设之路。
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改“万金油”式的旧人材观,明确以施工员岗位为培养目标,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一线施工人员。围绕这一目标,将《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3门课程整合为《建筑力学与结构计算》,将《建筑制图》、《建筑CAD》整合为《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房屋建筑学》调整内容后更名为《建筑构造分析》。其中《建筑制图与施工图识读》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建筑工程剂量计价》、《混凝土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等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精简得当。
“现在我们培养出的施工员专业程度相当高,学生就业供不应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应用化工技术、生物制药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重点专业也齐头并进,构建起各自的课程体系。据了解,4个重点专业共建成优质课程22门,新增市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院级精品课程26门;编写教材41部,出版23本。4个专业成为服务行业、区域的品牌专业。
学院以4个重点专业为龙头,带动“龙体”合理布局。修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将会计电算化专业列入优先发展专业,加大对该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资金投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同质化、需求小的专业,暂停市场需求量少的3个专业。调整后学院共开设34个专业,布局更加细化,整体更加均衡。其中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在2011年重庆市教育评估院组织的重庆市高等专业测评中排名第一。
“34个专业覆盖了重庆市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化工、材料、能源六大支柱产业和消费品产业,满足了‘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院负责人说。
综合培养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普遍的发展规律。但在具体操作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往往流于形式。为此,重庆工贸职业学院积极创建“政校企发展理事会”,充分发挥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优势,探索和实践了“行业、企业、专业相衔接设置专业,岗位、能力、课程相衔接开发课程,政府、学校、企业相衔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的“三个三衔接”人才培养方式,使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演绎出别样的职业教育风采。
以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校学习2年,到企业实习1年,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为克服这一难题,学院连续3年共对近百家企业进行岗位标准、工作任务等方面的调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从职业基本能力到职业核心能力最后提升到职业拓展能力训练的人才培养方式。3种能力都需要在学校与企业交叉学习、实践,由学校、企业共同教育、管理和考核。
另外,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重庆太极集团、华兰生物工程重庆有限公司、重庆大新药业集团等生物制药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了课程与岗位、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形成了“一能力、二结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方式,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形成了“园校企共育,订单式培养”的方式。
在拉斯维加斯lswjs0567看来,专业技术可以为学生“谋一时”,而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谋一世”。因此,以“三个三衔接”保证学生获得优异的专业发展外,学院更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专业教育强化技能,人文教育提升质量”的“三位一体”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谋一世之幸福。以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创新创业教育、三自教育为抓手,全面打造“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五有”人才。
“三个三衔接”和“三位一体”教育方式赋予了学生持续一生的发展动力。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院2013届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8.3%,就业率98.04%,用人单位满意度95%,分别比前一年提高8.3%、1.42%和5%。学生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61项,仅2014年就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4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524人次,获重庆市大学生创业项目15项,1人被评为涪陵区十大杰出青年,1人被评为重庆市十佳五四红旗青年志愿者。麦可斯《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拉斯维加斯lswjs0567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现状满意度、半年后的薪资待遇等方面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服务社会 尽显示范校的责任与担当
2015年伊始,应用化工专业技术专业刘勋教授的“一步精制法从毛发中提取酪氨酸的新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他还有2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这些科研发明既体现了学院较强的科研实力,又增强了学校服务企业、社会的能力。实际上,刘勋的新发明便是为某企业改善酪氨酸提取方法而做的创造性改善。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是学院服务“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之一。为此学院成立4个集项目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推广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速溶葛根粉”等新产品5项,带动合作企业投资4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涪陵榨菜集团等单位提供技术改造17项,向重庆常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等单位推广技术16项。
除了孵化科技成果,学院还依托技术推广中心及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对口支援等服务项目。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共开展干部培训、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培训、电力技能提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社会培训232632人次;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41种职业资格鉴定9583人次,对口支援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和涪陵区职教中心等7所职业院校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口支援院校师生180人次;承接重庆市银行从业人员和基金从业人员考试2558人次;为涪陵区百胜镇人民政府等单位提供咨询服务97项……这些服务既促进了“三区”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体现出学院作为“市内一流,全国知名、具有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市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
链 接
实训基地,学习乐园
一幢崭新的高楼在重庆市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拔地而起。这幢面积25619平方米的大楼是学院新建成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训楼,它集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检验、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很快便成为师生实践教学的乐园。
这幢实训楼是学院实训条件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示范校建设以来,学院共建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等4个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下设实训室116个;新建校中厂3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2792万元猛增至4800余万元;建成校外实习基地132个。
“现在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企业,都可以动手实践来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学生不仅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起来,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内培外引,人才强校
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为此学院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建立起以“事业吸引人、情感感召人、待遇稳定人、政策激励人”的良性机制,以“塑师魂、强专业、引人才、育名师”为主要抓手,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引进了曹子英教授等一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通过下企业锻炼、考取职业资格证等举措,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高达99.12%;推行导师制,指定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教师一对一指导年青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科研课题研究,加大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培养。
为了转变高职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学院组织教师参加马树超、姜大源等专家的专题讲座,派教师到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学习交流。
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仅2014年,学院有1人被评为涪陵区名教师,2人被评为优秀教师,另有师德师风先进个人7名,教坛新秀7名,教学能手3名;17名教师成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重庆日报》2015年1月20日第21版)
附:2015年1月20日《重庆日报》电子版
连接:
http://cqrbepaper.cqnews.net/cqrb/html/2015-01/20/content_1811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