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维加斯lswjs0567是经教育部备案成立、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起源于1936年兴办的涪陵县立简易师范农科职业班,2003年由重庆市涪陵农业学校、重庆市第三水利电力学校、重庆市第三财贸学校合并创办涪陵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更名为拉斯维加斯lswjs0567,2014年成为重庆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21年成为重庆市优质高职院校并成为重庆市“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成为全国首批接受并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试测院校。
区位优势明显,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地处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东部中心城市、重庆市域副中心、渝东新城主引擎——涪陵,涪陵是产业强区、制造大区、科创高地、两江福地、巴国故都,现距重庆市中心城区的通勤时间仅半小时,即将建成的重庆东站投入使用后仅需15分钟。学校现有校区占地418亩、校舍面积近2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涪陵“高新校区”(入驻涪陵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距涪陵高铁站约2公里)占地603亩、校舍面积30余万平方米,一所与紧密链接高新产业和渝东新城的双核“生态特色校园”正在展现。学校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3万人,固定资产近1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5亿元,建有由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重庆市高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构成的9个校内实训基地、151个校内实训室,馆藏图书195万册(折合电子图书),设有智能制造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财经学院、健康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教育学院等7个实体性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3个教学机构。
专业产业共生,人才培养精准。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对接国家所向、成渝所需,紧贴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重构了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产业和智慧健康产业的智能制造、食品药品、汽车与交通、人工智能、建筑工程、数字财贸、康养康育等7个专业群40个专业,拥有国家骨干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重庆市“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重庆市优质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汽车与电子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群”、重庆市骨干专业“药品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重庆市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重庆市双基地专业“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药品生产技术”、重庆市专业能力提升项目专业“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药品生产技术等7个专业在全市高职院校专业排行榜中位居前三,精准对接了区域新兴产业布局和传统产业升级的人才需求。
双师团队强基,教学成果丰硕。弘扬教育家精神,学校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人才团队,拥有高级职称教师146人、博士硕士教师24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重庆英才4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和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重庆市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职成教专委会副理事长、“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重庆市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38人次。学校有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重庆市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双师型”教师团队1个。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自第一期“双高计划”建设以来,学校取得了专业资源库、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核心课程、教学能力竞赛等方面的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07项、省部级标志性成果607项。
校企双元协同,育人质效彰显。学校坚持校企“双元”多主体育人,与重庆涪陵高新区、长安集团、赛力斯集团、太极集团、科大讯飞、华兰生物、华峰新材料等高新园区、头部企业深化合作办学育人,建有重庆市市域产教联合体“重庆市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重庆市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庆鞋服饰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工信部专精特新“AI+生物医药”产业学院、重庆市职业教育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以及“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与赛力斯集团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计划培养,与华晨鑫源、华通电脑开办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强力推动专本贯通、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岗课赛证”融通改革,以新质教育培养“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五有”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团体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银奖、全国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二等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铜奖、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铜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600余项,毕业生升本率近30%、去向落实率位于同类院校前列、进入知名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多次获评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近9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等优秀校友在内的15万余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
科研创新引领,服务能力跃升。学校坚持以科研服务赋能新质生产力,围绕重庆市“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研究450余项,承担华峰新材料《华峰副产碳酸钠提纯技术及产业化》等企业技术攻关研发近100项,获得发明专利20余件、重庆市科技进步奖、重庆市化工学会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纵横向研发服务收入逐年递增。先后成为重庆市“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首批派出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第二批实验校、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职业教育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重庆市化工安全技能实训涪陵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重庆市乡村振兴技能提升培训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技术技能支撑。
国际合作广泛,职教出海赋能。学校坚持教随产出,围绕“留学重庆”品牌建设,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格局。学校为重庆少数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已有2届学历留学生毕业,累计培养学历留学生48名,现有学历留学生21名。2名教师分获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表彰的“重庆市来华留学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来华留学工作年度人物”。与澳大利亚南澳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比利时海佛—孔多塞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德国WMU教育集团、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和雪兰莪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职教局、柬埔寨工业技术学院、印尼巴淡国立理工学院等海外院校、机构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建有“熊猫学院”“友谊学院”和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培养基地,获批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司中德SGAVE项目、“春晖计划”项目和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专业)标准7项,获得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暨“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中文教育大赛一等奖等50项大奖。
红岩精神浸润,校园活力迸发。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深化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落实教育“三性”,强化思政引领力。创新开展师生“红岩思政”,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红岩精神、工匠精神,挖掘办学历史底蕴和涪陵朱熹、程颐易理文化,秉承“厚德、博学、强技、创新”的校训和“诚信、勤奋、合作、求精”的校风,着力建设“行动导向、知行合一”的“行知文化”和“求实、求真、求是,创业、创新、创造,思索、思进、思源”为特质的现代大学文化,入选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物匠心”非遗技艺传承创新视频微课,获得第八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成为重庆市首批文明校园。学校坚持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常年开展各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与文体活动,建设有类型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连续多年被评重庆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校学生会荣获“重庆市十佳学生会”、校团委荣获“重庆市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校园文化艺术节成为重庆市高校“成长潜力团学工作品牌”;校排球队多次荣获重庆市大运会第一名并代表重庆参加全国比赛;学生在“校园之春”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竞赛中获得53项大奖。
历史根脉深厚,发展势态兴盛。历经近90载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获全国平安和谐校园、全国德育管理先进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近年来,上级有关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重庆卫视、《重庆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成效成果。“工贸”人人都是干事创业者、“工贸”人人都是幸福拥有者、“工贸”人人都是形象塑造者的人文精神和校风氛围浓郁。
新时代召唤新使命,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工贸有责。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接教育“国之大者”,推进“校之重者”“事之关者”,对标“一体两翼五重点”“新双高”等职教改革要求,结合立德树人和服务区域需要,以“12368”总体发展思路,奋力实现“三新两升”主要目标任务,以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变革重塑,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关键能力强、条件保障好、内涵质量好、支撑发展好、服务贡献好”的区域特色高水平“新双高”院校,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助力师生人生出彩,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助力大国外交布局体系,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担负使命、破解难题、主动作为,为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和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重工贸”力量。
文中数据截至2025年3月